- 马成辉;魏西蒙;吴杭彬;
商业地图上物流园区的企业兴趣点(POI)数据存在更新滞后的问题,导致园区路面拥堵和物流车运行效率低等现象。为此,本文首先研究了基于移动端数据采集的物流园区POI数据更新方法,开发了一套面向手机、行车记录仪等移动端的数据采集和控制软件,进行轨迹和图像数据采集;其次,提出了物流园区POI数据提取方法,对采集的轨迹和图像进行POI语义信息提取及POI位置计算等,得到POI的分布和语义信息;最后,以上海市松江区某物流园为例,开展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提取的63个POI点的几何精度达6.48 m,语义信息准确率达94%,充分说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025年02期 v.27;No.103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8K] - 舒耀恒;李京强;王轲轩;张拯;
高速铁路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作为高速铁路精测网复测的平面基准,其可靠性是复测工作的关键。目前,基准点可靠性检验存在的步骤烦多,阈值不明确,部分点位检验错误等问题,在剔除可靠性检验结果较差的基准点时,必然影响精测网的可复测性,无法保证原复测结果的可对比性。本文针对基准点可靠性检验方法存在的上述不足,探索了一种描述基准点可靠性的综合分析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EWM)组合确定基准点各指标的权重,并采用前景理论综合处理各指标的权重,获得各基准点间的相对权重。实例分析表明,采用基准点相对权重加权平差处理的结果精度较高,可以有效降低CPⅠ成果的更新率,保证复测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比性,避免因基准异常而影响后续精测网的复测工作。
2025年02期 v.27;No.103 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2K] - 李志伟;刘晓;
本文通过对黄河托克托以下重点区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控制网的布设方案、观测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全过程论述,建立了黄河流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成果坐标框架,实现了与国家现行坐标系接轨,并获得了精度可靠的坐标成果,同时,阐述了建立高精度GNSS控制网的作业流程、关键技术和成果精度,对类似项目的生产具有借鉴意义,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测绘基础,满足了治理黄河测绘工作的需要。
2025年02期 v.27;No.103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 王彦卷;侯景伟;安斯文;赵倩倩;
为了解决在传统地表温度预测过程中出现的模型参数拟合过程复杂且精度较低等问题,本文以银川市为研究区,利用劈窗算法计算模型参数,结合BP神经网络、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温度预测模型,并基于2018—2019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中的热红外波段数据及同时段实测数据验证其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LSTM神经网络及BP神经网络分别建立的深度学习温度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精度高,而LSTM神经网络模型比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精度更高,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关系数达到了0.982 54。因此,使用LSTM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地表温度更具有优势。
2025年02期 v.27;No.103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4K] - 王渝;朱涛;程哲;苑海宇;郑傲;
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在沙漠地区周边和内部按照规则格网法布设像片控制点时,如果按照传统方法选择像控点,则面临选点困难、点位分布不均匀和后期施测难度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利用空间数据转换处理系统(FME)软件对开放街道地图(OSM)数据进行处理,提出在选点工作中要充分利用OSM数据中的各个图层数据,同时顾及像控点与格网中心点距离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沙漠地区,利用OSM数据,可有效提高像控点的选点作业效率、点位质量和分布集中度。
2025年02期 v.27;No.103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 万廷聪;
为了探索Helmert模型在时空动态坐标转换中的应用,对比静态与动态Helmert模型在处理时间变化数据时的表现,本文通过实验,利用ITRF框架数据对10年间20个站点的残差进行了分析,评估了两种模型的转换精度。结果表明,静态Helmert模型在短期内可保持较高精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累积误差逐渐增大;而动态Helmert模型则能够通过引入时间维度来动态调整转换参数,在长期观测数据处理中保持较高精度,尤其是在地壳运动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等动态变化场景中。因此,动态Helmert模型在处理长期时间演化数据时,可提供更加精确的坐标转换解决方案。
2025年02期 v.27;No.103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 陈瑞;贾科利;武昊;黄晓辉;胡志刚;
地理信息数据安全防控是应对新技术、新业态风险挑战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以地理信息数据流动视角为主线,提出了地理信息数据安全防控所面临的3个基本问题,即数据的安全存放管理、安全外发和监管及安全在线服务;其次,从地理信息数据的汇交、保管、研究和利用角度,提出了地理信息数据安全防控的新思路;最后,从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存储与备份机制,实现地理信息数据内网安全管控,构建地理信息数据外发安全监管,研究地理信息数据保密处理技术及发展在线服务数据安全控制技术等5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数据安全防控的对策。
2025年02期 v.27;No.103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 张泽;
为了对下穿高铁桥梁新建工程安全施工及高铁桥梁安全运营提供保障,本文基于数值仿真技术,对工程实施期间的风险源进行定性分析;构建施工模型,对桥梁基本构造、变形、桩基承载力等进行仿真计算,定量评估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并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对高铁桥梁桥墩竖向变形进行实时动态监测,据此结果调整优化模型参数;利用调整后的模型对高铁桥梁变形趋势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采取措施及时调整施工工艺,从而实现下穿高铁桥梁变形动态控制,保障施工安全。实践证明,基于数值仿真和实测反演的下穿高铁桥梁施工变形控制方法取得了可靠的结果,降低了下穿工程施工对高铁桥梁变形的影响,为确保高铁安全运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025年02期 v.27;No.103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 - 任赳龙;武思思;梁赢宇;赵迎辉;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能够突破云雾和时间的限制,在气候复杂或应急等场景中,可作为光学卫星测图的有效补充手段。常规星载InSAR受成像机理限制,存在叠掩、透视收缩和阴影等现象,给地表高程反演带来一定困难,特别是在山地等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其影响更加明显。针对常规InSAR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文通过使用2023年获取的4景Sentinel-1A升降轨雷达影像,构建了双向干涉像对,基于InSAR技术分别提取了目标区域的地表高程数据,并针对山区叠掩和阴影数据漏洞,利用升降轨雷达影像不同角观测特点,参考了各干涉像对相干系数图,进行了高程数据融合,将融合后数字高程模型(DEM)与美国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任务(SRTM)获取的全球90 m分辨率DEM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的DEM与SRTM地形趋势基本一致,地形细节表达更加丰富,融合后的DEM能够有效减少叠掩等问题带来的高程误差或空洞。
2025年02期 v.27;No.103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0K] - 项廷炜;陈伟;
针对基于单元点位的传统地类特征自动提取方法在空间降维时频次低且精度不足的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新的基于区域聚类遥感影像分割的地类特征自动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开展地类基础数据与影像的采集工作,利用多点位策略提升特征提取的精确度,完成多点位遥感影像分割空间降维处理;然后,构建区域聚类遥感影像分割的地类特征自动提取模型,并引入动态校正机制,确保特征提取过程的自动化和准确性。经过实际测试证明,相较于传统方法,本文设计方法展现出了更高的提取频次,均达到12次以上,且提取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2025年02期 v.27;No.103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7K] - 王可可;王文龙;
针对遥感数据获取过程中受气候环境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导致影像质量下降甚至无法获取数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和测绘数据的城市地表水体时空分布演变监测方法,通过获取并处理水资源时空分布演变遥感数据,进一步引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水资源专题数据,弥补因气象等自然条件引起的遥感数据丢失的不足,并以获取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水体指数模型提取研究区域水体信息,有效融合动态度分析法与相关性分析法,探究水资源时空分布演变特征,确定研究时段长度,绘制对应研究时段的水资源时空分布图像,从而实现水资源时空分布演变的实时监测。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本文方法提取的水体信息结果和地表水体面积监测结果均与实际结果一致,且在多个时间点表现出优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充分证实了该方法在监测水资源时空分布演变时的良好效果。
2025年02期 v.27;No.103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 罗晨;薛争光;张存;王文静;杨楠;
随着高分七号(GF-7)等国产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卫星的成功发射,利用高分辨率立体卫星影像和野外实测控制点,通过空中三角测量、影像密集匹配和正射纠正等技术,实现了1:10 000比例尺的精确测图。本文基于GF-7立体卫星影像、野外实测控制点和覆盖试验区的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使命(SRTM)数据,开展了空中三角测量试验,通过对空中三角测量成果进行精度统计和分析研究,探究参考数字高程模型(DEM)精度与空中三角测量成果精度的相关性,获取提升空中三角测量成果精度的技术流程,优化立体卫星影像空中三角测量的技术方案,其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提高立体卫星影像空中三角测量成果精度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27;No.103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4K] - 宋佃学;路克扩;
自动相关监视-广播(ADS-B)技术在现代空中交通管理中至关重要,其台站遮蔽角测绘关乎运行与安全。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发展,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成为该类测绘的新手段。本文介绍了RTK的原理,详细阐述了作业流程,包括依据规范设计精度要求,以及进行控制测量、障碍物测绘、遮蔽角计算和图件编制等,通过精度分析和质量控制,所获取的各项误差指标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该技术优势显著,提高了测绘精度和效率,减少了作业时间,降低了作业成本,未来可在更多领域推广应用。
2025年02期 v.27;No.103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 武韫昕;
针对传统铁路既有线中线测量需要提前申请并占用天窗时间,效率较低及安全风险较高的问题,本文开展了无人机激光雷达(LiDAR)技术在铁路既有线中线测量中的试验研究,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精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无人机LiDAR技术基本满足铁路既有线中线测量的精度要求,试验成果可在既有线勘测项目中推广应用,能实现高效而安全地进行铁路既有线勘测的目标。
2025年02期 v.27;No.103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 李孟;刘卫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树木作为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精准测量与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但是,传统人工测量方法效率低,成本高,而移动测量系统凭借其高效、精确、便携的优点,成为城市树木测量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结合项目实践,介绍了移动测量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分别从工作准备、控制测量、数据采集、点云数据处理、树木信息提取和质量检查等方面介绍了移动测量系统在城市树木测量中的技术流程和方法,总结了实践中需注意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可优化的方向。通过实际案例验证,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树木位置、胸径、树高、冠幅等信息的自动化提取,为城市绿化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2025年02期 v.27;No.103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8K] - 梁敏;李睿卿;汪露露;
本文针对地形图图廓整饰中的道路通达注记的标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数据转换处理系统(FME)的自动化标注技术路线及处理工具,并通过在实际生产项目中的应用,对其实用性和高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FME的道路通达注记自动标注工具能够显著提高地形图生产效率,大幅减少人工干预,有效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此外,本研究也为制图人员在地形图生产过程中利用FME工具软件提升制图效率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和实践经验,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2025年02期 v.27;No.103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 张辉;何建宁;吴笑天;王芳;丁毅;
《青海省地理国情图集》以青海省全域为研究对象,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地展示了青海省地理国情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地理特征,突出了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数据挖掘及应用价值。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该图集的编制思想、技术流程和内容结构,重点介绍了统计图表的设计特色,并对不同类型的专题数据进行了制图表达,确保图表清晰、准确,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该图集可为青海省自然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2025年02期 v.27;No.103 100-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6K]